“中国房地产之父” 见证“改革”的至尊情怀”the Father of China’s Real Estate” witnessed the Supreme feelings of “Reform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"微信图片_20190122173543.png"/

他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同龄人___

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___

 

他是集高级领导干部、功勋企业家、卓越学者于一身的著名人士。曾是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的秘书、国家进出口检验局副局长、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、幸福人寿董事长(创办人)、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。他就是现任中房集团理事长、汇力基金董事长、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,被媒体誉为“中国房地产之父”的孟晓苏博士。

"孟晓苏在工厂时.png"

孟晓苏,1949年12月出生在江苏苏州(祖籍山东),四岁时随父母来到北京。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考高中时,因为一场政治运动破灭了他的梦想,他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当了工人。在工厂的十年间,他工作兢兢业业,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研究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等书籍,还经常在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解放军报等多家报纸发表文章。由于工作出色被提为基层干部。1977年恢复高考给他的人生迎来了新的曙光。这一年注定要永载史册,570万出身不同、年龄参差、从十六岁到三十多岁的考生群体走进考场,参加中断了10年的高考。只有27万人走进了大学、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,中国也由此悄然改变……28岁的孟晓苏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。学习期间,还担任北大学生会的干部。虽然那一年录取的人数与整个中国人口基数相比微不足道,但其所带来的深远意义一直影响至今。而在这些学子的背后,一个时代正在拉开大幕。

"1980年的北大校学生会干部·孟晓苏与李克强等合影.jpg"/

"1990年孟晓苏和李克强读硕士与厉以宁教授等合影.jpg"/

1982年孟晓苏北大毕业后,分配到中央机关进入中南海工作,随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(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)的秘书,亲身参与和近距离观察改革的决策过程。孟晓苏在担任全国人大秘书局副局长期间,主要服务于万里委员长和习仲勋第一副委员长。1988年,孟晓苏又回北大深造,考入厉以宁等名师门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。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《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》,文中提出要推进市场经济改革。这篇文章因为观点超前,曾受到一些人不公正的批评,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;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《现代化过程中房地产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》,博士毕业四个月后,国务院四个部委成立了房改课题组,他的博士论文转化成为房改方案。孟晓苏既擅长从宏观视角观察经济走势,又长于实战决策和市场运作,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,他成为那时房地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之一。

"1548227304(1).png"/

"1548227453(1).png"/

作为当年四个部委组成的房改课题组的组长,他参与推动了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。“这些改革使人们看到了力量与希望”,他说,“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,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”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,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是什么?包括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”与“更优美的环境”。”我们要想办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而不是要阻止他们的追求”。20年的房改带动了2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,使相关制造业迅速发展壮大,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一大工业国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、第一大外汇储备国。

"71407961376f607e01509ed9d909b8f.png"/

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源,孟晓苏深情地说:“改革从安徽开始,就是从万里同志开始,开放从广东开始,就是从习仲勋同志开始”。先说改革的起源。1977年起万里同志到安徽担任省委第一书记,当时安徽农村非常贫困,农民吃穿极其匮乏,有的甚至结队外出讨饭。万里同志带领安徽省委,从支持农民“借地度荒”、“责任到人”,到实行“大包干”的联产承包制,逐渐走出农村改革的成功道路。随后这一改革从安徽推广到全国。邓小平同志说:“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,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,万里同志是立下功劳的”。再说开放的起源。1978年起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,随后担任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和省长。他带领省委提出,要利用广东的地缘和人脉优势,率先推行对外开放。邓小平同志肯定了这个意见,并称之为“经济特区”。随后设立的深圳、珠海、汕头与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,三个在广东。八十年代初期,以邓小平为首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经济困境,勇敢迈出了改革开放步伐。而谁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呢?就是万里和习仲勋。八十年代初期,年仅33岁的孟晓苏是中央领导人身边最年轻的秘书,他亲历了那时改革开放的许多决策过程,是目前能完整回顾当年情况的少数人之一。他说:“今天,我们吃水不忘掘井人,要感恩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领导人。我作为当年改革决策的参与者,最了解历史的真实;作为当年在万里、习仲勋同志身边工作的秘书和秘书局副局长,最有责任讲出这句话”。经历40年的改革发展,按照可比价格计算,我国GDP平均每年增速达到9.5%。“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人会想到能发展得这么快,实际情况真是令人振奋。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只有坚持改革开放,坚持市场经济方向,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”。

"微信图片_20190122173551.png"/

目前,孟晓苏依然不辞辛劳的奔波着,继续为国家经济发展出力。他的故事记载着改革开放40年的风云变幻,书写下中国人民一段辉煌的奋斗历程。

 "1548149513(1).png"/   《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》由厉以宁、孟晓苏、李源潮、李克强四人联合撰写,1991年8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,共212页。其中,孟晓苏的毕业论文《经济改革的战略目标》被安排在第一章,李源潮的毕业论文《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》是第五章,李克强的毕业论文《农村工业化:结构转换中的选择》是第七章。厉以宁撰写了其它几章,包括《企业改革——经济改革的主线》、《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》及后记《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》。

"95393800fc81b12dbdaaceb712d232e.png"/

前  言

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

第二章 企业改革——经济改革的主线

第三章 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

第四章 国有资产的管理

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

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

第七章 农村工业化:结构转换中的选择

第八章 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

结束语: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